當代著名文學家馮驥才先生解讀“晉善晉美” |
馮驥才稱山西旅游口號“晉善晉美”乃高人所為 |
|
我覺得這個口號是個高人想出來的,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我認為是高人想出來的。這四個字,能夠概括我對山西的一種感受。因為善和美這兩個字,后邊的“美”字寫的是山西的風土和大地、山川,前邊的“善”字寫的是這個地方的人情。
要說山西的風土,你看她的晉北地區,從太行山下來一直到壺口,三晉大地風光獨特、名山林立,風景既雄偉又壯麗,而且這個地方是老天賜給的,得天獨厚,地域形態多樣,既有山地也有平原。五千年的農耕社會,人與自然的融合形成了一種非常豐富的風土人情,無論她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仍然“活著”的非物質文化都極其豐富。要說她的風土人情和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人們創造出來的文化,可以說舉不勝舉。目前我們國家大量的文化遺存在山西,其山川的脊嶺里邊蘊藏著深厚的歷史的內涵,底蘊極其深厚。
山西人民自古以來都非常勤勞,又非常愛惜自己的創造,所以“地上文物看山西”這句話就是這么來的。山西的自然條件也好,因為它相對干燥一些,東西不容易壞,所以地上遺存極其豐富,是中國少有的地上文化遺存最豐富、最豐厚的一個省份。
要說美呢,我剛才說了,山西是中國傳統文化扎根最深的一個地方。我們傳統的、比較經典的文化,比如說儒家的東西、道家的東西、佛家的東西,實際上呢,老百姓是用老百姓所創造的文化來認同經典文化的。所以我們老百姓創造的文化里邊,就把經典文化用一種通俗的、自己又喜聞樂見的一種“自我”的方式(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愉悅自己)表現出來。民間文化就是這樣,它也是一種自我教育,它把很多經典的東西,比如說那些哲理,那些道理,包括一些道德準則,都變成了人們的一種自律。因為它是用美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也是自己愉悅自己的方式。這樣的民間文化在山西極其豐富。所以我們國家的非遺項目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就是山西。
我特別贊成“晉善晉美”這個口號,用得非常巧,“晉”字用得非常巧。這個晉善晉美的“晉”字跟那個盡善盡美的“盡”字是諧音字,諧音實際上就是民間文化的一個特點。通過這種方式,把一個諧音字用一種非常富有趣味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東西很容易進入老百姓的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因為它是諧音字,所以它很容易被人們記住,很容易被人們口口相傳。
現在我們各個地方都在強調“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它有國家的,也有地域的,也有一個城市的,也有個人的。作為一個省,那么寬廣,在中國腹地里邊那么幅員遼闊,人們肯定有一個大家共同認定的準則,生活的一種準則,生活的一種追求,核心價值觀呢?既是表現人們對生活的一個準則,一個尺度,一個追求。
我認為“晉善晉美”一定會被人們認同,因為它本來就根生在這塊大地上,本來就是這個地方的一個文明的傳統,F在很多地方都在用一種口號的方式來表達城市精神,我覺得有的地方的城市精神過于口號化,我覺得最好的表達方式還是從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中去提煉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必須是本來就有根,本來就被人們認同。你提煉出來后,它也是當代的一種追求。
另外,“晉善晉美”也有它的當代性。為什么晉善晉美還是一種追求呢?就拿“善”、拿“美”來講,這種山河的美、風土的美,它一定有生態的涵義在里邊,所以它還賦予我們一項任務:我們還要保護生態,保護我們山河的美。善是我們的一種文化,要保護傳統文化,包括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實際也就是保護我們遺產里邊的精神,不是光保護遺產的本身。這樣呢,我們所說的善,就有對我們的文化保護進行挖掘、弘揚的涵義。所以,我說晉善晉美又有它的當代性。這也是山西大地上的人們的一直追求,所以我覺得這個口號一方面道出了這個地方的歷史精神,文化的精神,另外也表達了山西人民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一種追求。
(注:根據馮驥才先生2012年3月23日15時于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的錄音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