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百強縣榜單來了!
7月19日,由工信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19賽迪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這是縣域經濟研究最為權威的排行榜之一,常常成為衡量區域經濟的重要參考榜單。
為此,今天小編選取此榜單和大家分享,一起來看你的家鄉是否位列榜單?
排名
|
縣(市、旗)
|
所屬。ㄗ灾螀^)
|
1
|
昆山市
|
江蘇省
|
2
|
江陰市
|
江蘇省
|
3
|
張家港市
|
江蘇省
|
4
|
常熟市
|
江蘇省
|
5
|
晉江市
|
福建省
|
6
|
長沙縣
|
湖南省
|
7
|
慈溪市
|
浙江省
|
8
|
宜興市
|
江蘇省
|
9
|
太倉市
|
江蘇省
|
10
|
龍口市
|
山東省
|
11
|
義烏市
|
浙江省
|
12
|
膠州市
|
山東省
|
13
|
榮成市
|
山東省
|
14
|
瀏陽市
|
湖南省
|
15
|
海門市
|
江蘇省
|
16
|
樂清市
|
浙江省
|
17
|
余姚市
|
浙江省
|
18
|
福清市
|
福建省
|
19
|
丹陽市
|
江蘇省
|
20
|
寧鄉市
|
湖南省
|
21
|
諸暨市
|
浙江省
|
22
|
如皋市
|
江蘇省
|
23
|
海寧市
|
浙江省
|
24
|
溫嶺市
|
浙江省
|
25
|
石獅市
|
福建省
|
26
|
泰興市
|
江蘇省
|
27
|
啟東市
|
江蘇省
|
28
|
南安市
|
福建省
|
29
|
遷安市
|
河北省
|
30
|
靖江市
|
江蘇省
|
31
|
瑞安市
|
浙江省
|
32
|
準格爾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33
|
廣饒縣
|
山東省
|
34
|
滕州市
|
山東省
|
35
|
萊西市
|
山東省
|
36
|
海安市
|
江蘇省
|
37
|
壽光市
|
山東省
|
38
|
桐鄉市
|
浙江省
|
39
|
招遠市
|
山東省
|
40
|
新鄭市
|
河南省
|
41
|
諸城市
|
山東省
|
42
|
平度市
|
山東省
|
43
|
萊州市
|
山東省
|
44
|
如東縣
|
江蘇省
|
45
|
鄒城市
|
山東省
|
46
|
邳州市
|
江蘇省
|
47
|
溧陽市
|
江蘇省
|
48
|
東臺市
|
江蘇省
|
49
|
仁懷市
|
貴州省
|
50
|
南昌縣
|
江西省
|
51
|
新泰市
|
山東省
|
52
|
肥城市
|
山東省
|
53
|
平湖市
|
浙江省
|
54
|
三河市
|
河北省
|
55
|
伊金霍洛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56
|
神木市
|
陜西省
|
57
|
鞏義市
|
河南省
|
58
|
玉環市
|
浙江省
|
59
|
肥西縣
|
安徽省
|
60
|
長興縣
|
浙江省
|
61
|
興化市
|
江蘇省
|
62
|
滎陽市
|
河南省
|
63
|
嘉善縣
|
浙江省
|
64
|
揚中市
|
江蘇省
|
65
|
儀征市
|
江蘇省
|
66
|
沛縣
|
江蘇省
|
67
|
青州市
|
山東省
|
68
|
東陽市
|
浙江省
|
69
|
閩侯縣
|
福建省
|
70
|
新密市
|
河南省
|
71
|
乳山市
|
山東省
|
72
|
永城市
|
河南省
|
73
|
瓦房店市
|
遼寧省
|
74
|
大冶市
|
湖北省
|
75
|
寧?h
|
浙江省
|
76
|
蒼南縣
|
浙江省
|
77
|
鄒平縣
|
山東省
|
78
|
宜都市
|
湖北省
|
79
|
惠東縣
|
廣東省
|
80
|
蓬萊市
|
山東省
|
81
|
仙桃市
|
湖北省
|
82
|
海鹽縣
|
浙江省
|
83
|
高密市
|
山東省
|
84
|
沭陽縣
|
江蘇省
|
85
|
新沂市
|
江蘇省
|
86
|
射陽縣
|
江蘇省
|
87
|
海城市
|
遼寧省
|
88
|
永康市
|
浙江省
|
89
|
句容市
|
江蘇省
|
90
|
潛江市
|
湖北省
|
91
|
醴陵市
|
湖南省
|
92
|
莊河市
|
遼寧省
|
93
|
濟源市
|
河南省
|
94
|
登封市
|
河南省
|
95
|
盤州市
|
貴州省
|
96
|
棗陽市
|
湖北省
|
97
|
庫爾勒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98
|
高郵市
|
江蘇省
|
99
|
汝州市
|
河南省
|
100
|
昌吉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江蘇、山東、浙江三省表現搶眼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的41%。
2019年中國百強縣名單顯示,江蘇、山東、浙江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6席、19席和18席。
強省強縣,江蘇領先。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江蘇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
山東龍口位列第10名,膠州、榮成分列第12、13名。
以不到全國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10%的全國GDP
研究發現,百強縣發展亮眼,以不到全國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25%的縣域GDP,10%的全國GDP;
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03萬億元,占比高達52.4%;
百強縣消費需求旺盛,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72%。
百強縣的五個重要特點
1、百強縣東多西少、強省強縣,平衡、充分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區域不均,東部占優。百強縣東部地區占71席,中部地區占19席、西部地區占7席,東北地區有3席。
與2018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位,中部地區增加3席,西部地區減少1席位,東北地區增1席。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發展初現成效。
2、百強縣實力突出、二產驅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5.03萬億元,占比高達5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百強縣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減少第二產業的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升第二產業整體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3、百強縣總體處在工業化后期,科技創新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
百強縣人均GDP為10.1萬元,僅次于江蘇,遠超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進程階段劃分,處于工業化后期。
從產業結構水平看,百強縣的三次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增加值<10%,且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也處于工業化后期。
如何引導中國縣域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向到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進而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是處在工業化后期的中國縣域在新形勢下應當積極把握的機遇。
4、百強縣初步擺脫投資依賴,“三駕馬車”協調驅動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2018年百強縣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2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4.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1.7%)。
百強縣中,7個縣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大于100%,51個縣域介于50%-100之間,42個縣域介于50%-100之間,表明百強縣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并重的經濟結構。
5、百強縣消費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強,富民和強縣并舉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目標
百強縣消費能力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百強縣城鎮居民(4.4萬元)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萬元)以及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2%、61%和72%,充分體現了百強縣對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效。
百強縣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顯著提升。百強縣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9.9萬億元,與山東省相當,說明縣域經濟在吸引資金的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
百強縣排名越靠前的縣域人口密度越高,對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強。
附: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新發展理念,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個方面對全國縣域經濟發展進行評價。
(來源:決策雜志微信公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